疫情当前,网络货运如何发展?疫情对经济及货运行业的影响?
编辑发布时间:2022-04-18 12:22:30
信息来源:https://www.syjiasi.com
作者:好运吉通供应链
货运行业在今年尤其困难,做为物流行业新生态的网络货运平台难免会受一定的影响,第一季度相对去年同期注册的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减少很多。
疫情对经济及货运行业的影响?
公告称,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研究决定,延长《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交运规〔2019〕12号)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
在货运这门生意里,主要成本是运力的采购成本,次要成本在于运输链路里端到端的经营成本。运力采购成本与业务规模相关,规模越大采购成本越低。与同行对比,采购价格不会相差特别多。经营成本的核心在于业务运行的每一个环节能实现高效率,而数字化能降低一定经营成本。
进入深水区的网络货运,2022年对数字化的诉求势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数字化应用会渗透到更多的行业场景;另一方面,物联网产品的类型也将更加丰富,这些都将会推升数字化的覆盖度与成熟度。
未来,在由货运经营者组成的公路货运生态中,数字化和软件化将是整片生态的“土壤”,将物流行业的一切都网联在一起,实现:
可视化:基于运营场景搭建数字化协同平台,实现人+货+车+场的闭环协同,所有操作实现痕迹管理;
可数据:从简单的过程节点数据记录和事后分析转变成通过挖掘数据价值,植入KPI目标,实现全过程动态KPI检测和管理,管理杠杆在线,管理过程在线和管理结果在线;
可预测:于系统沉淀,KPI监测匹配后台动态算法,从静态KPI结果考核式管理向通过过程数据和大数据预测相结合,实现结果预警和管理预警,让管理在结果之前;
可联通:开放性的平台,开放性的体系,打破组织管理,资源和效率的边界,通过平台系统链接全场景运营资源,构建更开放,更有效率的数字化运营生态体系。
在新冠疫情、贸易冲突及数字化转型三股力量叠加下,全球贸易在需求、攻击等形式上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这既给物流企业带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孕育了前所未有的机会。通过数字化技术,掌握因数字化而激发出来的需求,借助高效、有韧性的供应链体系,响应多元需求,关注以下三个重点完成向高质量发展的跃升。
“严防严控”下的健康环境
相较国外来说,国内针对新冠疫情的“严防严控”使得网络货运有了较好的发展环境。世界货币基金组织2021年7月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全球经济在2021年和2022年将分别增长6.0%和4.9%,其中,中国将分别增长8.1%和5.7%,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得益于对疫情的良好管控,国内生产整体稳定,加之疫情促进了生产企业的不断更新升级,推动了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这些发展优势辐射到物流领域,进一步带动了网络货运的发展。
“数字化”政策利好
近年来,关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逐渐完善,国家、各地市分别发布促进数字化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多项措施明确提到要全面推动数字化经济,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传统道路货运通过“数字化”升级为网络货运,作为物流产业链的枢纽,与工业互联网互相联合,同上下游缔结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也能享受到国家新基建发展的政策利好。
“两业融合”高质量发展带动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两业融合”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随着供应链需求的增大、细分领域的增加,制造业对于物流的要求显然变得更高。在疫情之下,物流行业要提升应急反应速度,提高效率,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的供应需求。
网络货运通过构建“互联网+物流”新生态,通过数据共享、决策协同,实现运输、仓储、金融等集成化供应链服务,达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生产制造与生产服务之间的高效深度协同,为推动数字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网络货运作为新业态,必须构建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疫情期间,星程网络货运平台以先进的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技术等,整合物资和运力资源,通过大数据统一管理和调配资源,在各种紧急状况下安全、高效运输,助力打造现代化绿色、安全、高效新物流体系。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信息,3月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6.5%,低于上月1.7个百分点,是2020年3月份以来的最低点。另据企业调查显示,反映物流成本高的企业占比43%,较上月上升7.5个百分点,为近10年以来最高水平。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发货难,到货慢,推高物流成本等问题持续蔓延,将带来一些高风险的负面效应。
现金流冲击
现如今物流头部企业开始收缩战线,全面进行降本增效,维持自身现金流,尽可能减少物流项目长账龄现象。
而中小型物流企业面临着暂停营业,缺乏收入的窘境,同时各种刚性成本支出(比如仓库、人工工资、车辆折旧、垫资成本等等),加之企业规模小,积累少,在这种重大灾难面前,要想生存下去,保证现金流稳定,资金链不断,这并非易事。
根据疫情期间的调查显示,85.01%的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只有不到10%的中小企业能维持运行半年左右。
订单减少,物流费用却在增加
目前多个省份都有部分地区物流受阻,而北京、上海、深圳受到的影响最大。有许多制造业经营者反馈“3月北上广深的成单量减少了一半。就连已经发出去的货物也频频出现因无法到货而被中途退货的问题。”这类情况产生的逆向物流费用往往由经营者单方面承担。
季节商品,过季后或积压亏损
经营3C、鞋服等季节性产品的商家在新品上市及冬春换季时不仅对渠道销售有很明确的目标,且往往已预先投入了大量研发与广告费用,所以商品只能在当季销售,没有其他备选项,对他们而言物流受阻就是生命线受阻。
3月份,某大型电脑配件制造企业的3C新品即将上市,高管王伟正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每天都要跟物流供应商高层通话,情况是比较困难,这时候只能信任伙伴。”
原料断供,企业面临停产可能
据央视新闻报道,某物流运输企业不久前为北京一家公司运输货物时,因为管控措施升级,影响了时效,致工厂停工20小时,给该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十分依赖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的汽配、家具建材行业在物流受阻后供应链时刻面临着巨大压力,一旦原料断供除了耽误当下产出,也对后续订单排期造成影响。
疫情隐形成本转嫁到物流企业
随着疫情的到来,外加上国内产能过剩,生产制造企业的面临停工停产,纷纷开始寻求降本增效,而对于物流来说,物流企业往往跟甲方签订的是年度合同(周期性合同),受疫情影响带来市场车价走高、核酸检测等等费用都要物流企业独自承担,同时,为防止外部物流企业竞争,中小型物流企业合同价格一直处于一降再降的状态。
用工难问题依然严峻
中小型物流企业一般需要仓管员、叉车工、调度和客服等等基础性工作,而疫情主要造成工人输出大省河南、四川等地区人员流通不畅。
根据调查显示,疫情之后人员出远门找工作的意愿普遍减弱,更多的是就近解决就业问题。
另一方面,因为疫情导致企业利润缩减,用工成本上更加节省,低于新生代工人的薪酬预期。在疫情常态大背景下,外出意愿减弱、薪酬预期增加,一方面企业用工难问题凸显,另一方面工人找工作同步面临困境。
国际环境不稳定,油价持续上涨
在俄乌局势持续一个多月的背后,其实是欧美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较量。随着冲突的爆发,各种国家组织之间制裁层层加码,这导致国际供应链危害持续加剧,供需不平衡,原材料上涨,石油猛推高位,从去年原有的7元到如今8元时代,对国内的司机来说,油价成本比之前上涨10%,司机的日子逐渐变苦,同时中小型企业都要承担上涨的压力。
相关文章
- 进一步放宽城市道路货车通行限制,顺丰房托、唯品会、深圳国际等发布最新业绩,国美零售拟注
- 顺丰将打造全国型智慧物流基地;“快递进村”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鄂州花湖机场11月底开
- 顺丰联合快手启动西北集运项目,中国邮政航空枢纽布局河南、落户郑州,滴滴2023年实现年度净
- 京东、拼多多等被SEC列入预摘牌名单;Uber巨亏59亿美元;拼多多2021年净利润138亿,黄峥持股
- 京东率先建成中国首个零碳物流园区,2月国铁发送货物29178万吨,顺丰累计回购股份1032.66万股,中
- 苏州到酒泉物流专线-苏州到酒泉专线物流-苏州到酒泉专线直达
- 苏州到平凉物流专线-苏州到平凉专线物流-苏州到平凉专线直达
- 吴江区交通运输局以绿赋能打造示范区,绿色物流配送已成趋势
物流新闻
- 苏州焦亚飞局长调研清明节前交通运输组织和安全生产工作
- 中通、圆通、极兔发布公告,警惕快递类电信诈骗,胖东来公开经营数据:1季度销售超62亿,中远
- 苏州市交通运输局正式接入DeepSeek 赋能交通运输行业治理
- 昆山打造“末端共配+产业融合”农村物流新模式
- 申通快递:回购1990.597万股完成,累计耗资约2.2亿元,又一货代暴雷!被罚近120万,陕西22条举措
- 苏宁易购2024全年盈利6.1亿元,中国联通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萝卜快跑与迪拜签署战略
- 顺丰控股:2024年营收2844亿元,归母净利润102亿元,淘宝买菜退出社区团购业务,转型做快递电
- 通达系创始人齐聚桐庐成立通达学院,中国物流集团云南有限公司揭牌,招商局与徐工集团签署战